English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1999-05-31 来源:生活时报 ■和平 我有话说

青年诗人汪国真在一首诗中吟道:“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惯性思维让一切都熟视无睹。而当你开始熟视无睹的时候,或许正是你止步不前、难以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的时候。有人囿于一时的安慰,不去把握那些看似“不走运”的机会,结果反倒耽误了自己。

某公司总部有两名同期毕业学企业管理的大学生,在总部工作两年之后,公司决定派其中一人小贺下到公司下属某港口公司负责监管装卸工作。小贺认为,下到基层离领导远了,而且整天在码头装装卸卸,整个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因此就到医院混了个假条,称病推脱了。而小杨则认为,接触实际的装运工作,正是自己所不熟悉的业务之一,下到基层实际操作,正是成才发展的好机会。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报名而去。

小杨在港口公司踏踏实实地干了一年多,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经验,并且发现了这一行潜在的“猫腻”。原来,装卸过程中允许的万分之五的损耗率,有时非但可以避免,甚至还会“涨水”。装卸公司如赶上梅雨季节装卸,有些吸湿性较强的货物会因悄悄地吸湿而增加重量,每吨增加几公斤,一万吨可就是几万公斤!但装卸公司把这几万公斤的“涨水”隐而不报,对上级报万分之五的损耗,里外里净赚一笔不小的钱,而公司总部却因其没有超损耗又表扬他们,让装卸公司占了便宜偷着乐。此事披露后,公司总部加强了监控,挽回了应得的利润,小杨也因此受到表彰,不久,被调回总部,提升为储运管理部经理。而小贺呢,在自认为熟悉稳定的总部干了几年,仍无多大长进,始终坐在普通职员的位子上。看着别人后来居上,他感觉到了隐隐的危机。

其实,到基层锻炼,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大企业,凡在管理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先到基层干上两至三年,甚至规定不在两个以上的基层岗位上干过不得提职。很多大公司的总裁,身居高位,却经常到下属的公司或厂矿蹲点学习,汲取管理知识和新的信息。当今我国的管理阶层中,有不少人感谢那蹉跎岁月的沧桑磨难,那是他们引以自豪的人生财富。正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人生旅途,成才之道,道理莫不如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